查看原文
其他

权威发布!新医改10年,四川晒出“成绩单”


2009年起,四川启动实施了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……


2019年9月19日上午,省卫生健康委召开新医改典型案例媒体座谈会,通报我省十年新医改成效。



季小微从会上获悉了

不少令人振奋的消息!


十年医改,四川人民享受到了

实实在在的健康红利!


具体有哪些呢?

我们一起来看一下



1

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升

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实现“一升三降”,全省人均期望寿命由2008年的73.93岁提高到2018年的77.1岁;孕产妇死亡率、婴儿死亡率由2008年的51.45/10万、12.57‰下降至2018年的18.2/10万和5.48‰,均低于全国平均值;全省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446.36/10万,连续11年低于全国平均值。

2

健康公平性得到显著改善

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控制在10%以内。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实现覆盖范围、筹资政策、保障待遇、医保目录、定点管理、基金管理“六个统一”,消除了城乡二元差别。

3

医疗服务可及性明显增强

2018年全省每千人口执业(助理)医师数为2.47、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为2.97、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为7.18。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80%以上的居民15分钟内能够到最近的医疗点。

4

医疗服务利用水平不断提升

群众的医疗健康需求不断释放,2018全省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达5.16亿人次,住院量1834.39万人。

5

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有效减轻

个人卫生支出比重从2008年的40.72%降至2017年的27.9%,为历史最低水平。

6

卫生健康投入保障不断增强

全省医疗卫生财政支出年均增速达到16.72%。

7

全民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升

2018年,全省职工医保、居民医保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1.53%、78.63%,比2008年分别提高17.1个百分点、19.15个百分点。

8

尊医重卫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




这些成效背后

我省具体施行了哪些改革举措?


一是聚焦健有所护,着力加强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。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,深化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,加强重大疾病综合防控,增强妇幼健康服务能力,强化卫生应急和医学救援。


二是聚焦病有所医,着力深化医疗服务机制改革。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,完善基层卫生管理机制,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,构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。


三是聚焦合理就医,着力构建科学分级诊疗制度。落实大医院功能定位,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,规范医联体建设发展,强化医保政策引导。


四是聚焦健康安全,着力创新医疗卫生监管机制。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完善多元化监管体系,加强全行业综合监管。


五是聚焦医有所保,着力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。健全基本医保政策机制,完善大病保障和医疗救助,提升医保服务管理水平,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。


六是聚焦病有良药,着力完善药械供应保障机制。加强药品生产领域改革,深化药品流通机制改革,健全药械集中采购机制,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。


七是聚焦弱有所扶,着力推进健康精准扶贫脱贫。强化贫困人群医疗救助扶持,强化贫困地区医疗能力提升,强化贫困人群公共卫生保障,强化贫困地区生育秩序整治。


八是聚焦病有良医,着力完善卫生人事薪酬制度。完善卫生人才培养机制,完善卫生人才评价使用机制,完善符合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,大力激发创新创造活力。


九是聚焦特色优势,着力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。深化公立中医医院改革,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优势,提升中医药产业发展水平。


十是聚焦群众需求,着力发展社会办医和健康服务业。加快构建多元化办医格局,做强做大医药健康产业,推进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发展。



会上分享了

六个新医改典型案例

我们一起来看看



典型案例一:


创新医疗服务监管

保障群众健康权益


有哪些基本做法呢?


搭建统一监管平台。2017年1月,我省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,开发建成医疗“三监管”平台,联通7000余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。


科学设置监管指标。从执业资质、医疗水平和质量、资源效率、合理行为、费用监测等方面,设置了6类36项监管指标。


建立有效运行机制。建立了数据采集、数据分析、核实整改、现场调查、裁定判决、责任追究“六项机制”。


取得了哪些工作成效?


医疗服务不断规范。问题线索与查实问题呈双下降,不合理问题线索下降83.5%,查实不合理问题下降81.07%。


震慑态势基本形成。医务人员依法依规执业意识明显增强。


行业监管更有效率。初步形成了集医院管理、监督执法、信息统计、行业学会等资源的医疗服务行业综合监管机制。



典型案例二:


四川创新发展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

助力破解群众看病难


一卡通用,在线响应,看病就医更便捷。


一是推进“扫码就医”。全面推进电子健康卡应用建设,推动电子健康卡在挂号、就诊、缴费、检查检验等各环节的应用。二是推进在线服务。向群众提供分时段预约诊疗、智能导医分诊、候诊提醒、检验检查结果查询、诊间结算、移动支付等线上服务。三是推进便捷支付。全省130余家医院为患者提供了微信、支付宝等多种便捷支付渠道,实现医保在线结算。


上下联动,区域协作,远程医疗更普惠。


一是多模式,广覆盖。目前已覆盖全省2000多家医疗机构,三级医疗机构和88个贫困县覆盖率达100%。二是在全省39个县(区)开展“基层检查、上级诊断”,并利用合理用药知识库对基层处方进行指导和点评,延伸放大基层服务能力。三是重点帮、精准扶。


实时采集,动态记录,健康管理更贴心。


一是赋能村医,主动采集居民健康信息。二是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库,动态记录居民医疗健康信息。三是建设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,深度分析居民医疗健康信息。


创新应用,融合发展,智慧服务更精准。


出台《关于推进5G智慧医疗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利用5G技术“低时延、高带宽、大并发”的特点,提升远程医疗、业务协同、应急救援、医学教育等能力,提高监督管理效率和助力健康脱贫攻坚。



典型案例三:


四川积极构建多元复合医保支付体系


全面实施医保基金预算管理和总额控制。总额控制已覆盖我省所有统筹地区,其中部分地区积极探索通过点值法实行区域住院费用总额控制。仅2018年度我省总额付费覆盖的医院职工医保4455家,居民医保4425家。


全面推行按病种付费。2018年,全省住院按病种付费覆盖的医疗机构职工医保507家,居民医保666家,按病种结算人次职工医保1.42万人次,居民医保8.43万人次。


完善按人头、按床日付费。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行门诊统筹按人头付费,逐步将慢性病相关诊疗费用纳入按人头付费。各地也加强对按床日付费病种的拓展,对精神病、安宁疗护、医疗康复等部分疾病,逐步开展按床日付费的方式。


积极开展DRG付费试点。攀枝花、眉山两市已正式实施DRG付费工作。


通过一系列举措,遏制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,2015-2017年,我省城镇职工均次住院费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,规范了医疗机构的诊疗服务行为,促进了分级诊疗的发展。




典型案例四:


泸州市探索建立全民预防保健机制


2016年,泸州市全面实施全民预防保健工作,探索出一条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的新路径。


一是围绕“三大环节”开展预防保健服务。


开展免费健康体检。建立以乡镇(街道)集中体检为主、巡回体检为辅、上门服务为补充的服务模式,常年开展健康体检服务。


建好用好健康档案。按照“一人一档、一户一册、一村一本、一镇一室”的要求,建立个人、家庭健康档案和村(社区)、乡镇(街道)人群分类健康管理台账。


加强健康管理服务。根据体检结果,将人群分为一般人群、重点人群、精准管理人群3个层次12大类,按照“分类指导、重点管理”的原则,建立家庭医生团队分片包干开展健康教育、随访干预,落实分级诊疗等措施。


二是围绕“三大重点”提升服务能力。


加强基础设施建设。截至2019年,所有的县级医院均达到三级医院标准,确保大病不出县。所有乡镇卫生院按照“一站一馆三区”(健康管理工作站、中医馆、儿童预防保健区、妇幼计划生育服务区、基本医疗区)优化功能布局和业务流程。大力实施远程诊疗。强化人才队伍建设。自2016年起,探索建立“县招乡用”、“乡聘村用”机制引进基层医疗卫生人才。


三是强化“三大措施”构建保障体系。


强化组织保障。强化政策保障。按照1类事业单位标准全额保障落实乡镇卫生院(社区卫生服务中心)人员经费。强化投入保障。全民预防保健服务经费按照125元/人标准纳入常年预算。



典型案例五:


南充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明显


2014年,南充市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联系试点城市,探索出了欠发达地区公立医院改革的样本。


一、着力完善医疗服务体系,解决“看得上病”的问题,让群众“就地就医、就近就医”。


坚持项目带动引领。累计投入资金60余亿元,新增业务用房56万平方米、床位3.02万张,分别增长98%、189%。


坚持优质资源下沉。目前,全市县内就诊率达到90.2%。建立市、县级影像、心电等集中诊断中心6个,让基层群众就近享受优质资源服务。


坚持多元办医格局。积极支持鼓励民营医院发展,全市共有民营医院床位1.28万张,占总床位的30.84%。


二、着力降低就医负担,解决“看得起病”的问题,让群众“小病不再花大钱、小钱也能医大病”。


拓宽补偿投入渠道。建立起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和卫生总费用比重逐年提高的“两提高”财政投入机制。按照“腾笼换鸟”的原则调整医疗服务价格。


破除以药补医机制。2014年,全面取消省、市级公立医院药品加成,实现所有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销售。公立医院住院费用药占比下降到27.88%。


严格控制医药费用。建立36个医疗质控中心,加强诊疗行为全过程监管。全市按病种付费病种102个,次均费用个人自付比例降至28.4%。


三、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,解决“看得好病”的问题,让群众“疑难杂症能解决、重大疾病能医好”。


实施优质资源倍增行动。新增三甲医院床位3500张,所有县级医疗机构全部进行了新(改、扩)建。实施队伍建设强化行动。公立医院人员比原有编制数增加48%。实施管理机制创新行动。



典型案例六:


新津县“九个一”全面深化县域综合医改


近年来,新津建立了高效集约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,有效缓解群众“看病难、看病贵”问题,群众满意度、就医体验感、健康服务获得感得到进一步提升,连续17年孕产妇“零”死亡。


一、实施“一投、一统、一优化”,让群众“看得上病”。


一投,即加大政府投入。自2014年以来,累计投入7.37亿元,对县乡村三级公立医疗机构进行能力提升。一统,即统筹人力资源。以公立医院床位数为基数核实人员总量,实行基本编制+员额的人员总量控制。一优化,即优化医疗布局。全面放开个体诊所的举办,积极引进城市公立医院、民营专科医院等优质资源,做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总量。


二、实施“一降、一控、一签约”,让群众“看得起病”。


一降,即降低医疗费用。搭建实时医疗健康数据监管中心,加强检验检查、药品耗材和费用监控,强化医疗行为的事中事后监管和干预,建立医疗行为积分制信用管理制度。一控,即控制医疗成本。一签约,即家庭医生签约。组建“健康管理联合体”,创新建立专科医生与全科医生组合签约模式。


三、实施“一联、一融、一提升”,让群众“看得好病”。


一联,即医联体建设。构建省(市)、县、乡、村“1+1+N+n”的四级医疗协同体系。一融,即线上线下融合。建立多功能为一体的区域卫生信息化,实现县域医疗卫生信息互联互通。实现县乡医技水平同质化。一提升,即提升医疗水平。建立首席医疗专家制度,全面推行县域“大质控”管理。



看完这些数据

你在日常生活中对十年新医改

带来的成效是否深有体会?

快留言告诉我们吧~


随着我省新医改的不断推进

还有更多的医改红利

也将走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。



季小微猜你喜欢

三兄弟查出同一种癌!医生看了他们的饭菜直摇头
为什么睡觉时身体会突然"抖一下"?总算搞清楚了最新版四川省卒中地图发布!关键时刻能救命,请收藏!人人都怕癌,但癌细胞也怕你,最怕你做这些事!

觉得不错,就点个在看吧↓↓↓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